顯示具有 FAQ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FAQ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衣櫃/衣櫥內部的收納功能與配件規劃

衣櫃外觀的顏色看個人喜好,同樣的,衣櫃內部的收納功能與配件規劃也需要配合使用者的習慣!衣櫃的收納方式,大致分為以下三種:

  • 吊掛

採用吊掛方式看的到衣服、取用方便,絕對是衣櫃必須具備的收納功能。不喜歡摺衣服的,多半會選這種方式!吊衣桿的數量除了需要配合衣服與櫃體的高度,也需要考量使用者的身高。通常190~200cm的櫃體,最多安裝1~2支吊衣桿。

吊衣桿參考照片

  • 抽屜
不能使用吊掛方式或需要分類收納的衣物,例如:貼身衣物、襪子、毛衣...等!抽屜的分類有以下幾種:
    • 依據外型分類,有內抽與外抽二種方式。內抽安裝在櫃子內,需要先開門再打開抽屜;外抽則不需開門可直接打開。
內抽參考照片

外抽參考照片

    • 依據材質分類,有木抽與拉籃二種。 拉籃是制式商品,寬度為10的倍數,需搭配40~100cm的櫃體,有尺寸上的限制。材質上有鐵線與不鏽鋼二種。拉籃通常安裝在櫃子裏面,使用方式與內抽相同,詳細說明請參考「這篇文章」
下圖左邊是木抽,右邊是拉籃

也可以如下圖,拉籃與內抽混搭



    • 依據功能分類,有一般抽屜與格抽二種,格抽的做法是將抽屜內部等分成許多小格子,方便收納小物品,例如:領帶、首飾、手錶...等!
格抽參考照片

  • 層板
系統櫃的活動層板,可以配合收納的物品自由調整高度,分層分類收納增加使用彈性!

活動層板參考照片



【相關文章】

裝潢設計師真的很好賺?

消費者經常會轉貼 Mobile01 裝潢文章給店長「參考」,看著看著忽然發現一個很聳動的標題「室內設計師實在太好賺了吧」,有這麼誇張嗎?店長因為工作的關係,認識不少的設計師,彼此間也合作也非常密切,於是好奇的看了一下內容,嗯...咦...喔...

不可否認文中所言有部分確實反應了這個行業的亂象,但是這就像「騎重機=飆車」的既定觀念,太過於以偏概全!多數人還是只看表象,設計師熬夜爆肝畫圖的過程就直接被忽略了,即便是相關的同業也是如此!或許,將來要裝潢房子只要先到XX網站貼圖,後面就有泥做、水電、木工、油漆、系統等工班報價,如此發展下去,設計師這個工作應該很快就會被「網路」取代...

網路能夠提供的資訊真的很多,電腦、手機 app 隨便 google 一下關鍵字(建議搜尋 goezgo )就可以找到一堆設計案例、開箱文、神單,甚至 youtube 也有一堆裝潢影片可以看,所以,現代的裝潢已經跟過去不太一樣了!需不需要設計師各有優缺點,還是要看自己注重的是哪方面,找設計師提供裝潢意見跟找律師做法律諮詢應該是差不多的意思,付費當然合情合理,只是消費者願意付多少錢的問題!

設計師當然有好有壞,各行各業不都是如此嗎?重點還是在自己「選擇」的是價格或口碑?價格低未必就是比較差、有名氣也未必是品質保證,但是報價低的太離譜或是開個天價,應該也會有點警覺吧?!多數人找到 goezgo 是因為部落格某個案例的照片符合自己的喜好或是CP值高,而不是因為照片中的店長帥(也不排除有這個因素)!某些頂級設計師不是什麼案子都接,多數都有最低裝潢金額的限制。除了豪宅以外,一般消費者鮮少會因為慕名某設計師,願意提高數倍的裝潢預算。如果不滿意設計師的設計換一家就好了,會一直在換 or 不換之間不斷糾結,多半是因為:
  • 捨不得已經付了出圖或簽約的費用:立即停損總比將來不斷追加預算好!
  • 急於入住沒有時間找下一位設計師:辛苦買的房子是要住10年、20年,沒差這幾個月!


「畫圖」跟「套圖」是二回事,能夠套用圖面至少要先建立「圖庫」,看設計師套用圖面當然覺得很簡單,殊不知圖庫是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沒日沒夜畫圖累積出來的!這就像補習班的數學老師15分鐘就可以寫出一份聯考試題解答,一般人花15個小時也不一定有答案,這是專業的問題不是時間的問題,不該因為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參考資料,就覺得專業不值錢!再說...直接套用設計師的創意有沒有侵權的問題,可能要問問律師囉!


相關文章

會議桌集體評比

寫完上一篇「教育訓練桌集體評比」的文章之後,感覺整理後的表格閱讀性比之前確實方便很多!剛好有朋友詢問會議桌的選購建議,所以,就依樣畫葫蘆做了一份會議桌的評比表格,方便大家參考!

稱得上「會議桌」當然需要具備一定的尺寸,所以,店長特別挑選了幾款長度大於160cm、寬度70cm左右的桌子做比較。標準的會議桌依外觀造型區分為 A系列E系列F系列K系列P系列幾種款式:


FT-08 高度調整桌腳

幾年前接到日本客戶提出的需求,主要是針對老人安養院、照護中心等,因為一般的桌子高度不足,輪椅無法推入桌面下,使用上非常不方便,請工廠協助開發高度73~83cm可以調整10cm的桌子!

工廠原本就有一款 FT-01 高度調整桌腳,因為調整幅度從48~68cm,加上「紅+白」「藍+白」的配色,一直都是兒童家具的主力商品!不過,當初開發 FT-01 桌腳的時候,還是以一般使用情況來設計,如果要滿足「輪椅可以推入桌面下」的要求就只能砍掉重練!最後就出現新的 FT-08 高度調整桌腳囉~

其實,原理也不難! 就是在桌腳的最下面安裝特殊的五金,達到高度可調整10cm的要求,這個作法跟一般桌腳底下安裝「調整腳墊」的方式完全相同,只是,這組調整腳墊超級巨大!呵呵~調整高度的方式跟 FT-01 或腳墊相同,都是透過「旋轉」底部的五金改變桌腳長度,所以,安全性非常高,不會因為重壓或碰撞導致卡榫脫落,造成高度突然下降的危險!旋轉調整的方式,可依照高度需求無段調整外,另一個好處就是地板不平整的時候,也能依據地板現況,分別調整每一支腳的高度,保持桌面的水平與桌子的穩定~

高度調整五金特寫

只是把腳墊加大,那也太簡單了一點!重點是調整10cm之後,結構穩定度還要保持一定的水準,外觀還不能太醜,這就要一點功夫了!這組特殊五金有一個「活動外蓋」,隨著高度調整升降,遮住內部的調整五金~

活動外蓋特寫

安裝後的照片!因為高度可以調整的關係,桌腳太細比例上就怪怪,所以,這組桌腳使用直經60mm的圓管,整個感覺就是「粗勇」,特別適合搭配大桌面使用~

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前往賣場訂購: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a/goezgo.tw/faq/product/ft


相關文章




耐火板的一般清潔與保養

家具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,表面難免會有汙漬!系統家具因為表面有一層厚度約 0.1mm美耐皿(melamine),所以,比傳統的家具耐磨,所以,清潔保養工作相對也簡單許多~

只要使用家裡的「菜瓜布」沾一點水或是清潔劑,在汙漬表面輕輕擦拭,一般而言都可以輕鬆將汙漬去除;不過,使用過的菜瓜布表面會出現毛球,效果比全新的菜瓜布差。市面上還有另一種「科技泡綿」的商品,效果比菜瓜布好很多!

菜瓜布或是科技泡綿的除漬原理,是將沾附在板子表面的汙漬「磨掉」,不論使用菜瓜布或是科技泡綿,只需要輕輕擦拭即可,用力過度或摩擦過久反而會快速消耗表面的美耐皿,導致板材損壞~

另一種方法是使用「化學溶劑」(例如:「去漬油」「甲苯」),這類溶劑本身有異味,必須在開放、通風且兒童無法取用的場所比較適合,通常是工廠生產線、現場安裝後,大量清潔的情況才會使用這種方式。一般家庭中,除非板子表面沾染油漆類的汙漬,通常不會使用這種方法!

以下影片提供各位參考!

課桌/教育訓練桌 集體評比

教育訓練桌算是一種比較特別用途的桌子,工廠早期以外銷辦公家具為主,所以,這方面的產品也非常多!因為用途特殊,所以尺寸也有別於一般的辦公桌,深度通常為45cm或60cm,長度依照使用人數,大約是60~70cm(單人)、120~150cm(二人)、180cm(三人)。

目前工廠販售的課桌/教育訓練桌有 E系列F系列K系列T系列 等幾款,許多朋友覺得看網頁規格挑選商品很花時間,希望工廠可以提供規劃意見...所以,店長就幫大家整理一份「教育訓練桌集體評比」的表格囉~


以上是目前工廠販售的所有教育訓練桌比較表,「規格控」可以好好的看一下不同產品之間的細節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商品;「價格控」就跳到表格最下面的欄位直接挑選商品,完全不浪費時間...呵呵~


選購熱門 QA

★ 桌角的樣式有「圓角」與「方角」,除了外觀上的區別,使用上有差異嗎?
  • 圓角相對於方角,安全性會比較高,雖然方角採用厚邊處理具備一定的安全性,不過,圓角不小心碰撞的時候比較不痛
  • 二張以上的桌子合併使用的時候,接合處方角會比圓角平整(請參考圖A)
圖A


★ 桌子不需要移動,可以把輪子換成腳墊增加穩定性嗎?
以上幾款桌子桌腳採「通用型」設計,腳墊與輪子可以互換,不過,如果標準設定是輪子,更換為腳墊後高度會下降 2~4cm左右;反之,如果標準設定是腳墊,更換為輪子後高度會增加 4cm 左右!


桌子結構測試(穩定度與耐重)

許多朋友購買桌子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「桌子穩不穩?耐重嗎?」

其實,「桌子穩不穩」就像「西瓜甜不甜」一樣,不能老王賣瓜自己說了算,只是,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,總是要有個公正的數據當做參考!耐不耐重也是相同的道理。通常,工廠開發商品的時候,對於商品結構,必須先依照國外客戶所在地的法規先行測試(例如:日本 JIS ),通過工廠內部測試再送樣到當地的檢驗機構測試,確認符合當地檢驗規範後才能出口到當地上架販售!

以下是工廠內部針對桌子的「耐重」與「側向推力」測試過程說明:

首先,必須將桌子「固定」在測試平台上,避免桌子測試過程移動影響測試結果!

在桌面上平均放置等重的受測法碼(或對應的重物),例如:希望桌子耐重30公斤就放30公斤。

打開側面的氣壓裝置,將桌子從側面施力。這也是為什麼桌子要固定的原因,不然,氣壓裝置一推桌子就跑掉了...呵呵~

為什麼要使用氣壓裝置?因為施力大小是有規範的,透過氣壓裝置上面的數值,可以準確控制側向推力大小!

丈量桌子側面受力前與受力後的偏移數據是否符合規範,桌面耐重也是如此。簡單的說,不符規範的意思就是結構不穩很搖,或是桌板會在短時間內彎曲耐重不足!


測試的過程其實相當繁雜,包含受力時間長短、頻率...等等,以上只是簡單的說明!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看看這段測試的影片~


床頭櫃的問題

建築師不如設計師、設計師不如風水師」,從事裝潢工作二十多年,有非常深的體悟...雖然也遇過「鐵齒」屋主,不過,多數還是抱著「寧可信其有、能避就避」的想法!

林林總總的風水忌諱中,最常遇到的問題、也是多數人會在意並選擇迴避的就是「床頭壓樑」!解決方式不外乎木工天花板整個包掉或是做造型修飾,如果樑很大支也可以做吊櫃...不過,最快、最省錢的方法還是「床頭櫃」!



這個方法那麼簡單,大家都想的到,還需要寫文章嗎?!也是啦~    不過,店長經常遇到的狀況是,床頭上有支 10~20cm 左右「不大不小」的樑,木工造型牆太貴,一般的床頭板厚度不夠沒啥用,放床頭櫃嘛...一般家具店買不到要訂做,或是房間太小走道會變卡卡,不放嘛...就是覺得心理毛毛,說中了吧!? 


20cm 以下的床頭櫃,扣除前後的板子,確實沒有什麼收納功能,工廠的簡易床頭櫃就是專門處理這種疑難雜症!外型比較像「加深的床頭板」,深度 25~12cm 都可以訂做,側面的空間還可以收納一些小東西。如果不需要收納物品,也可以加一片板子將側面封起來!
 



相關文章

電器櫃的插座設計問題

新世代的生活即便是三餐「老外」,家裡還是會有微波爐、烤箱這類的電器用品,如果再加上熱水瓶、咖啡機、電鍋,不小心看到購物頻道又買了氣炸鍋、麵包機...本來就不是很大的廚房,一堆電器真的不知道要放在哪裡!重新裝潢的時候,就會希望有個電器櫃,好好收納這些電器用品!

大家都非常注重安全性的問題,對於高耗電的電器需分開使用也有一定的認識,但是,尷尬的問題來了...牆面上只有一個插座,「電器」顧名思義要「插電」,所有的電器全部插在同一個插座,總是覺得毛毛的,所以,會特別要求電器櫃需要設計2~3個插座,這樣做真的有比較安全嗎?這也是店長在規劃的過程中,經常跟GOezGO粉絲們討論的細節之一!

國中的時候大家都學過基本的物理,所以,應該都知道,不論增加2個、3個...8個、10個插座,電的來源還是「同一個插座」,因此,增加插座只是解決「便利性」的問題,跟「安全性」無關,增加太多插座甚至是...非常不安全


舉個實際的案例跟大家分享...

某公寓廚房廚具拆除換新(櫻X)並增設電器櫃(GOezGO),屋主希望將微波爐、烤箱、熱水瓶、電鍋等4項電器整合在一個櫃子裡,要求櫃子背板安裝3個插座給使用。店長當然會先告知安全性問題,不過,屋主也信誓旦旦的說明,自己了解電器的使用常識,不會同時使用高耗電的電器,所以就依照屋主的要求製作+施工。安裝後一個星期,店長就接到屋主的電話,表示電器櫃會出現跳電的問題,是不是插座沒安裝好?

店長:「跳電的情況是?」
屋主:「跳電的情況都是使用微波爐的時候,不過,微波爐都是單獨使用,有時候開微波爐會跳電有時候卻不會,很奇怪...」「我也曾經試過,微波爐跟電鍋一起使用也不會跳電,為什麼只有使用微波爐卻會跳電呢?」
店長:「熱水瓶呢?使用微波爐的時候,熱水瓶是否正在燒水?!」
屋主:「沒注意ㄟ! 我怎麼知道熱水瓶什麼時候會燒開水呢?」
店長:「是阿! 所以...有時候跳有時候不跳,熱水瓶燒水就跳、不燒水就不跳囉~ 你要不要試試看呢?」
屋主:「OMG...

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跟大家分享,過程還有很多細節都省略了,重點是要跟大家說明,有些電器的開或關不是你可以控制的! 呵呵~ 

   

 



 

怎麼規劃才能兼顧「安全性」與「便利性」呢? 
  • 從總電源箱拉一條電器櫃專用的電源迴路
    • 獨立的電源迴路可以依照用電器總電量多寡配置適當的安培數,安全性當然會最好,不過,花費也比較高;新房子或是舊屋整建的案例,可以重新配電會比較簡單,如果只是局部安裝電器櫃,或是單純系統櫃施工,這個作法恐怕就不太可能了!除非...電器櫃剛好就在總電源箱旁邊~
  • 使用延長線(延長插座)
    • 之所以會建議使用延長線的方式,主要是安全(保險絲)、便利(每個插座有獨立開關)、DIY、便宜幾個考量!
    • 這個作法不是保證不會跳電,只是,發生跳電後的處理方式比較簡單,只要把延長線上的保險絲重新接上去,就可以恢復電力了!不需要大費周章,打開總電源箱重新開啟電源,如果當初裝潢為了美觀,將總電源箱隱藏在鞋櫃、玄關櫃、電器櫃後面,那恢復電力可能就要費一番功夫囉~
    • 這個方法或許會有不同意見,不過,這是店長認為最簡單、最可行也最具方便性的一種方式。市面上的延長線品牌、功能眾多,當然要選擇安全有保障、功能符合的商品。另一個重點是「正確的用電方式」,延長線插了又接、接了又插,延長線再高檔、保險絲再多也沒用...
    • 有些朋友喜歡在家具店購買「內建」延長線的電器架,建議仔細檢查延長線產地、規格標示是否清楚。畢竟,這種東西品質好壞差異很大,跟安全性有關的東西還是多留意一點比較好~

相關說明




舊系統櫃可以擴充嗎?安裝上需要注意那些問題呢?


家裡原有的DIY系統櫃,不論是否跟【GOezGO便利購】買的,原則上都可以「加購擴充」。特別是【GOezGO便利購】所生產的系統家具,本來就是「模組化設計」,當然都可以隨時擴充囉!

如果當初是採用 DIY 的方式,一段時間後再訂購系統家具擴充,一樣維持 DIY 的安裝方式,只要空間放得下都不會有問題;如果當初是 DIY 之後改為木工安裝,可能會遇到下列幾項問題:
  • DIY 系統櫃使用小調腳調整櫃體高度,踢腳板與地面之間會有約7~10mm的間隙;木工安裝則使用大調腳,踢腳板與地面沒有間隙,並使用夕利康填縫。改為木工安裝後,原來的 DIY 櫃子可以付費請師傅使用夕利康填縫,只是 7~10mm 縫隙有點大,填縫後可能比較不美觀!
大調腳與安裝圖



  • 新舊櫃子不是同一時間安裝,所以,原有的櫃子水平需要重新調整,會酌收組裝費用!
  • 安裝前,原有的櫃子內部需要淨空,才能重新調整水平與安裝!
  • 櫃子重新安裝後,是否會遮住牆面上的插座、開關、電箱?安裝頂櫃是否會影響到天花板上的感應器、燈具、窗簾盒?以上情況最好是現場丈量確認,或是提供現場照片參考!
開關、電箱與感應器遷移參考照片
  


  • 不同時期與不同廠商之間的系統家具,可能會有板子顏色不同的問題,這也是擴充之前需要先詢問清楚的地方!

抽屜更換滑軌

家裡的抽屜使用久了難免會因為滑軌故障(滾輪破裂、鋼珠脫落...)使用起來有點卡卡,甚至完全無法使用的情況,能不能直接購買滑軌更換呢?「理論上」可以!實際上,就要看狀況...
  • 市面上的家具商品使用的滑軌,依照設計結構分為「底抽」與「鋼珠」二種款式,所以,必須先了解家裡的抽屜使用哪一種滑軌,才能購買對應的滑軌更換。
底抽滑軌

三節式鋼珠滑軌

  • 了解滑軌的款式後,進一步就是滑軌的規格,長度拿卷尺樑一下就知道,這點比較容易!
  • 另一個重點是滑軌的「厚度」,滑軌厚度對抽屜操作是否順暢有很大的關係,必須仔細確認!
    • 測量方式其實也不難,分別量出「櫃子的內徑」與「抽屜的外徑」,二個尺寸的差異就是滑軌的厚度!只要新舊滑軌厚度差距介於 ±1mm,基本上就可以更換。
    • 新滑軌比舊滑軌厚度大於1mm以上可能無法安裝,或是安裝後使用時需要非常用力。
    • 新滑軌比舊滑軌厚度小很多當然也不能安裝,比較尷尬的是小了2~3mm時,雖然可以安裝,只是勉強安裝後容易出現抽屜左右搖晃,導致滑軌損壞抽屜掉落!
  • 最後是比較困難的部份...「安裝」
    • 如果新舊滑軌是同品牌同款式,孔位完全一致的情況下,安裝會簡單順利很多。
    • 如果新舊滑軌不同品牌或是不同款式(底抽換鋼珠 or 鋼珠換底抽),孔位當然會跟原來的不一樣,那就需要先確認安裝位置,才不會因為滑軌前後位置、左右高低不同,導致抽屜無法使用或是縮短滑軌使用壽命!

【GOezGO便利購】的系統櫃可以搭配 IKEA 或既有的木工門板嗎?

IKEA(或是其他品牌)門板與GOezGO的系統櫃是否能夠搭配?
以前的系統櫃/木做門板可以裝在GOezGO的系統櫃上嗎?

這樣的問題每年都會有朋友來信或在 FB粉絲頁 詢問,其實,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需要確認以下幾個狀況:
  • 門板寬度尺寸是否相同:
    • W80188 系列的櫃體寬度是 80cm,搭配的門板尺寸寬度是 40cm,如果其他品牌的門板寬度不是40cm,就出現太大或太小的問題無法使用
  • 門板長度尺寸是否相同:
    • W80188 系列的櫃體總高度是 192cm,搭配的門板尺寸長度是180~182cm,如果其他品牌的門板與這個尺寸相符,就有機會可以使用!
    • 當門板小於 180cm 意味著門板比櫃子小,或是門板長度大於192cm就會超出櫃體,開關門會卡住地面,這二種情況理論上是不能安裝(圖A)。
    • 如果門板尺寸介於181~192cm,表示門板會超過櫃體的「底板」,但是沒有超過櫃體總高度,超出的部分只是會遮住櫃子的「踢腳板」,這種情況可以安裝,只是看您是否介意(圖B)。

  • 鉸鍊安裝位置是否相同:
    • 鉸鍊位置如果完全相同,DIY安裝會比較方便輕鬆。
    • 鉸鍊位置如果不同,可能需要自行依照門板上鉸鍊的孔位鑽孔,或付費請專業安裝師傅才有辦法安裝。



實務經驗上,IKEA 與 木做門板,因為使用的鉸鍊比較特殊,所以,完全相符的機率不太高,通常都需要額外的現場加工才能使用!反之,如果是其他系統廠商的門板,因為使用的是通用型五金,門板沿用的機率就高出很多!

以上是針對一般對開門板的說明,如果是推拉門的款式,因為軌道與櫃體框架的限制,不論是外掛式或內崁式推拉門,必須門板寬度、高度與厚度完全相符,才有可能沿用喔!



如何防止層板彎曲變形?

這幾天 IKEA Billy 書櫃變形的文章,受到許多朋友的關切,畢竟這是一款 IKEA 的熱賣商品。所以,有人詢問店長,家裡的 IKEA Billy 書櫃層板,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增加耐重,防止過度彎曲變形?

當然有!在層板前面加上一支「補強鋁條」是最簡單的方法!長度可依照層板寬度需求指定製作。補強鋁條其實運用範圍很廣泛,除了層板之外,推拉門衣櫃的門板也有類似應用,目的都是防止板子彎曲變形。

實際的應用上:
  • 小於50cm的層板,如果不是板子密度太差,基本上是不太需要
  • 補強鋁條是透過模具製作,目前只有 18mm 與 25mm 二種厚度的板子適用
  • 加了補強鋁條大約可以提高 30%~50%的耐重,所以,千萬不可以在層板上面無限制放東西!
  • 補強鋁條適合100cm以內的層板使用,超過100cm的時候,防止彎曲的功效就會遞減!


其實,層板變形的問題主要還是在「設計」上!層板本來就有先天上的耐重限制,如果板子厚度太薄、密度不足,那結果當然更慘!文章裡面還有提到另外一個狀況...側板也彎曲了!店長認為這才是比較嚴重的問題...

出現這種狀況,商品設計師多少要負點責任,畢竟,這是很基本的家具設計常識。要求一片200多公分長的側板,在中間完全沒有任何固定式補強結構的情況下,要支撐整個書櫃的重量是不是太樂觀了點?!工廠的衣櫃高度也將近200公分,賣N年了也沒聽說側板彎曲的問題!因為,衣櫃中間的層板,特別使用「固隔器」將左右二片側板拉緊+固定,鬆開螺絲一樣可以配合側板上的「排孔」,依照使用需求調整到其他位置。這些五金當然會增加材料成本與時間,所以,一般以低價為訴求的量產商品,通常不會選擇這種方式!


不論是 IKEA 或是其他日系家具通路,都是將 DIY 家具定位在「消費品」,跟台灣傳統的「傳家寶」認知有很大的落差!或許,大家的想法也要改改,就不會期望變成失望!呵~




台北公司開放圖面討論服務

很多人都跟店長反應,中壢工廠交通不便,前往論圖面必須開車往返,希望能夠就近在台北公司討論。店長當然也了解這個問題,只是,討論圖面的過程,往往會需要利用現場的樣品討論樣式、配色、作法,中壢工廠比較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,所以,一直沒有積極做改變!


暑假期間有位住在忠孝東路的大姐,一開始也是到工廠討論圖面,看過現場也了解作法、配色等細節。因為不太會操作電腦,又非常希望能看到工廠繪製的 3D 圖,所以,就跟店長約在台北公司討論。只不過,小小的筆電二個人擠在一起看,實在有點不蘇胡 ... 


case 完成後,店長覺得台北公司有公車+捷運交通便利,開放台北公司討論圖面的方式,對於大台北地區的客戶非常方便!跟老闆爭取預算,比照中壢工廠的模式,買了一台液晶電視放在會議室裡,整個 fu 就不同啦!

空間不是很大,雖然有7張椅子,5個人比較剛好~

白板有點舊,下一個重點就是更換白色烤漆玻璃...燒錢喔! 

增加設備後,台北的會議室也只是單純「討論圖面」,雖然有色板可以看、有五金可以參考,但是跟中壢工廠的展示規模還是有很大的差距,店長覺得比較適合去過中壢工廠的客人!當然,也是採用「預約制」(店長很忙...),需要規劃建議的朋友,可以多加利用這項新的服務!

預約專線:02-27647806 鄭小姐

超寬鍵盤架的另一種作法

之前寫過幾篇文章討論加寬鍵盤架的製作問題,結構方式還是籬不開鍵盤架的既有思維模式,上星期有位網友需要一個 112cm 的木製鍵盤架,討論了一段時間後,這位網友提出了另一種看法...把鍵盤架改成活動桌! 帥~

其實,工廠十多年前就有這樣設計的商品,在PC盛行的年代,不論是公司行號或是一般家庭都會有一台專門擺放PC的專用桌,電腦桌的市場非常大,一直到NB出現後,專用電腦桌就不是很重要,到了LCD螢幕出現後,電腦桌幾乎就成為「記憶」,直到這位網友提出,店長才想起當年工廠的熱門商品...老囉! 呵~





規劃圖面


這個案例主桌是訂做的P系列,桌面尺寸是170x68cm,安裝 SD-2 加高腳墊後,高度大約是73~74cm左右。鍵盤架改成訂做的P系列桌子加上活動輪,變成一張可以活動的桌子,高度大約是64cm,平常不使用的時候可以收推到桌子底下,也可以當成活動的側桌,實用性真的比鍵盤架高很多,結構也非常穩,完全不需要擔心木板太寬會彎曲的問題!

收納於桌面下
 當成鍵盤架使用

當成側桌使用


相關文章

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